|
黃河流域,泰安。在這片被母親河滋養的土地上,一家傳統化工企業正悄然經歷一場蛻變。山東華陽迪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爾化工”)的廠房里,工人們不再只生產普通的工業硝酸,而是將目光投向光熱發電所需的熔鹽儲能材料,以及能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環保肥料。這場轉型的背后,是中泰證券以金融之筆繪就的一幅“生態與經濟共贏”畫卷。
迪爾化工的轉型并非偶然。中泰證券項目團隊初次走訪企業時,敏銳地捕捉到其生產線上一款特殊的熔鹽產品——它能在高溫下穩定儲能,是光熱發電的核心材料。“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黃河流域綠色能源布局的關鍵一環。”項目負責人回憶道。團隊深入調研后發現,迪爾化工的環保肥料能有效降低農業徑流污染,直指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治理的痛點。但企業面臨資金瓶頸,擴建熔鹽產線需投入巨資,傳統融資渠道難以覆蓋創新風險。中泰證券沒有止步于財務數據,而是將企業放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坐標系中評估其價值。他們為企業量身定制資本市場解決方案,將金融資源精準導向生態效益最突出的環節。
如何將一家傳統化工企業的“綠色基因”轉化為資本市場的語言?中泰證券投行團隊幫助企業明確其“熔鹽儲能+環保肥料”雙主線戰略與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契合點,突出企業熔鹽產品在儲能領域的技術優勢與環保肥料的生態價值,強化其“綠色+創新”屬性。最終,迪爾化工成為北交所首家熔鹽儲能新材料上市企業,泰安市也因此實現了企業北交所上市“零的突破”。
上市不是終點,而是綠色轉型的新起點。中泰證券協助企業將募集資金1.22億元全部投入“年產20萬噸熔鹽儲能項目(一期)”。在項目工地,工程師指著正在安裝的儲罐說:“這些設備投產后,每年可為光熱電站提供相當于減煤10萬噸的儲能能力。”
更深遠的影響在產業鏈層面,迪爾化工的轉型帶動上游硝酸企業改進環保工藝,下游電站因穩定材料供應加速布局光熱項目。“這家企業的上市,像一顆石子投入黃河,漾起了綠色產業的漣漪。”
迪爾化工的案例正在產生超越企業自身的價值。泰安借此梳理出“綠色化工+資本助力”的發展路徑,多家沿黃企業啟動對標轉型。中泰證券將這一案例提煉為“綠色識別—資本對接—產業賦能”的服務范式,復制到其他流域治理項目。這一項目的落地,也印證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非矛盾體,而是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化場景在這里顯現。
中泰證券的實踐表明,新時代浪潮下的金融服務應當是能讀懂產業脈搏、適配戰略需求的“共生式陪伴”。當資本愿意為一抹綠色駐足,當金融活水甘愿潤澤一棵棵尚未參天的樹苗,黃河畔的故事便有了更遼闊的回響。
(大眾新聞記者 都亞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