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重塑工業發展范式的新時代,深度融合AI技術已成為化工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構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作為中國鹽化工行業的領軍企業,山東海化集團深刻認識到必須將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將AI作為系統性驅動力,才能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保持領先優勢。
2025年初,山東海化集團確立“以AI小切口場景撬動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戰略路徑,攜手浪潮數字企業,基于浪潮海岳大模型Ch1版構建鹽化工智控大模型,系統打造覆蓋“生產、安全、能耗、設備”全鏈路的工業智能決策體系,重點破解制約化工生產“安、穩、長、滿、優”的核心難題。
生產提效
工藝優化智能體:AI實時尋優,重塑生產決策邏輯
在信息化階段,化工生產工藝參數雖已實現數字化,但數據停留在“被動記錄”層面,無法深度釋放價值、主動指導生產。而AI時代的工藝優化智能體,通過持續機器學習訓練,實現生產過程中“實時尋優、自主決策”的重大跨越。
山東海化集團打造工藝優化智能體,通過多目標動態優化與機器學習算法,實現工藝路徑分鐘級自主尋優,精準平衡產量、質量、能耗與安全等多維目標。關鍵生產指標曲線從以往劇烈波動的“心電圖”轉變為全天候平穩的“直線”,現場操作員轉型為“遠程監護員”,真正構建起無人干預、自我優化的智能生產新范式。例如,氯堿廠依托電解槽工藝優化模型,實現了年度節電450萬千瓦時,離子膜使用壽命由4年延長至5年,創造綜合效益近千萬元。
設備預測性維護智能體:AI化身“全天候醫生”,筑牢安全防線
化工生產設備長期處于高溫、高壓、強腐蝕的嚴苛環境中,傳統維護模式常面臨“過度維護推高成本”與“非計劃停機影響連續生產”的雙重挑戰。為此,山東海化集團打造設備預測維護智能體,構建“數據感知+故障機理+AI推理”一體化智能運維平臺,實現從被動檢修到主動預警、從計劃維護到預測維護的運維模式變革。
平臺深度融合設備故障機理與多源運行數據,構建涵蓋振動、溫度、壓力等多維特征的動態健康畫像,通過時序分析、壽命預測與根因診斷等算法,實現關鍵設備狀態的實時評估與早期風險識別,從源頭防范隱患升級,故障識別準確率超過95%,為生產連續性與本質安全構筑智能防線,推動設備管理由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戰略轉型。
智能巡檢智能體:“雙巡檢”模式,打造“24小時安全哨兵”
為破解化工安全領域傳統人工巡檢“效率瓶頸”、“排查盲區”的問題,山東海化集團打造智能巡檢智能體,通過智能路徑規劃、多模態感知與閉環處置機制,實現了安全巡檢從“人工依賴”到“AI主導”的系統性升級。
依托持續采集的巡檢數據,通過強化學習不斷優化大模型的識別與決策能力,實現隱患等級的自主判定,并自動生成標準化處置工單,精準推送至責任人,構建“感知-分析-決策-處置”的完整智能閉環,實現從“事后報警”、“事前預警”到“事中AI決策”質的飛躍,巡檢效率提升50%,風險分析與隱患排查完成率提升20%,有效推動了化工安全從“人工值守”向“人機協同”升級,穩步邁向“無人化、AI守護”的新形態。
未來,浪潮數字企業將持續深耕工業智能領域,以海岳大模型為基座,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工業中的融合深度與應用廣度,圍繞生產運營全鏈條打造更多智能體集群,攜手工業企業共同構筑安全、高效、綠色的數智化工業新生態。
(大眾新聞記者 段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