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成果發表當天,國內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宣布,已與復旦大學達成合作,計劃在2024年建成首條錫基鈣鈦礦中試線,目標成本控制在0.5元/瓦以下(當前硅基電池成本約1.2元/瓦)。更令人期待的是鈣鈦礦的""柔性特性"":浙江某新能源企業已開發出可彎曲的錫基鈣鈦礦薄膜,曲率半徑達5毫米,可直接集成到電動汽車頂棚,每年可為車輛提供約1000度電,減少續航焦慮。
|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在線刊登了一項來自中國的科研成果:復旦大學梁佳青年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經第三方權威認證,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7.7%,不僅打破世界紀錄,更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無害化。這組數據背后,藏著兩個顛覆行業的關鍵突破:用錫替代傳統鈣鈦礦電池中的鉛,徹底解決了困擾該領域多年的重金屬污染難題;17.7%的效率,讓這種曾被視為""實驗室玩具""的新材料,正式具備了沖擊主流光伏市場的實力。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關鍵節點,中國團隊交出的這份答卷,既是技術突破,更是對""清潔能源如何兼顧效率與環保""這一世紀命題的硬核回應。
就在成果發表當天,國內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宣布,已與復旦大學達成合作,計劃在2024年建成首條錫基鈣鈦礦中試線,目標成本控制在0.5元/瓦以下(當前硅基電池成本約1.2元/瓦)。更令人期待的是鈣鈦礦的""柔性特性"":浙江某新能源企業已開發出可彎曲的錫基鈣鈦礦薄膜,曲率半徑達5毫米,可直接集成到電動汽車頂棚,每年可為車輛提供約1000度電,減少續航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