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見習記者江慶齡)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田禾院士、馬驤教授團隊設計并開發了系列具有手性識別特性的功能染料,為手性傳感中先進光學材料開發提供了新啟示,也為可視化手性識別開辟了新途徑。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手性是自然界賦予分子的“鏡像”屬性,也是藥物、農藥、食品添加劑發揮預期作用、避免毒副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精確識別對映體并開發相應分析技術尤為重要。基于振動誘導發射(VIE)的發光檢測技術,具有簡便、快速以及實時監測等優點,其核心挑戰在于如何精確調節其發射能級以高靈敏度區分對映體。 研究團隊通過在VIE分子中引入識別單元2-氨基-1,2-二苯乙醇,設計開發了系列具有手性識別特性的功能染料。機制研究表明,該手性識別過程源于電荷輔助氫鍵驅動的共組裝過程,通過空間位阻效應調控染料激發態構象的平面化,分子尺度的動力學精確放大為肉眼可見的宏觀信號,實現實時和高靈敏識別。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065-2 《中國科學報》 (2025-09-10 第4版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