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記者 鄭健 濰坊報道
降耗增效,昌邑榮信化工有限公司金屬鉀生產線亟待升級,改造后能耗將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75%,產品純度達99.9%;產能升級,25000噸受阻胺類光穩定劑項目穩步推進,建成投產后,濰坊元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將成為國內首個數字化受阻胺類光穩定劑生產基地;數智賦能,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工藝設計、產品研發,積極探索以“數”賦能、乘“數”而上新路徑……
濰坊昌邑錨定“數轉智改”主攻方向,通過政策引導、服務支撐等多維舉措,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成功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新興產業加速崛起,一個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正加速構建。
優流程,工業生產提質增效
在榮信化工的金屬鉀生產車間,一條條蜿蜒的化工管道在反應釜、電加熱箱和收集罐之間穿梭,傳遞原料與產品。兩個車間,一年就能產出1500噸金屬鉀。
“我們主要生產金屬鉀、超氧化鉀、過氧化鈉等產品,這些產品廣泛用作安全裝備生產廠家的化學氧源,目前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年底,處于滿產滿銷狀態。”榮信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修慧說。
“數轉智改”宛如一顆強勁的“動力心臟”,持續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不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讓生產流程趨向標準化、規模化,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實現“量”“質”雙提升。榮信化工主動出擊,以數智賦能開啟自動化改造的新篇章,通過DCMM貫標,針對前期金屬鉀生產項目進行自動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不僅將提高產品產量、質量、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將進一步提升生產線的安全水平。
“改造完成后,我們的金屬鉀生產效率將提升75%、能耗降低50%,產品純度達到99.9%,從一個班組10人生產,縮減至僅需2人巡檢。”陳修慧說。據了解,企業已經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簽訂金屬鉀生產線優化改造技術服務項目,目前進入到設計論證階段,預計26年改造完成。
實施“數轉智改”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昌邑企業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當地政府抓住企業的核心訴求,持續打通“數轉智改”堵點。
康邁機械開發打造以生產執行系統(MES)為核心的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相當于為所有生產車間安裝了“數字大腦”,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精進生產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昌邑富潤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控制系統推動企業精益化管理提質增效列入山東省輕工紡織企業推進數字化助力“三品”行動案例。
“我們按照‘試成一批樣本、帶動一片企業’的想法,幫企業有步驟、有重點地漸進轉型,實施各環節智能化改造。”昌邑市工信局局長范新章說。以該市紡織超纖行業為例,通過出臺《昌邑市紡織行業“N+X”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推進方案(2023-2025)》,編制完成77個場景清單,建立起多支精準服務紡織服裝細分領域的專業隊伍,充分滿足企業的改造升級需求。
截至目前,昌邑市已擁有濰坊市級以上數轉智改標桿企業15家、數轉智改典型應用場景21處。
促更新,換出產能新增長
在濰坊元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5000噸受阻胺類光穩定劑項目工地,記者看到二期項目的廠房主體結構已經完工,工人們正頭頂烈日進行外立面施工作業。不遠處,配電室施工及生產裝置安裝等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2024年,元利新材料一期年產35000噸光穩定劑項目已完成全面建設,并處于試生產階段。2025年,企業瞄準市場需求,接續建設年產25000噸受阻胺類光穩定劑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國內首個數字化受阻胺類光穩定劑生產基地,極大提升行業的數字化生產水平。
“目前,我們二期項目主裝置建設進度已達70%,設備安裝完成50%。”濰坊元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總監代磊告訴記者,“下一階段,我們將重點推進設備安裝調試工作,計劃于2025年底完成全部安裝任務,并力爭在2026年6月啟動試生產。”
濰坊三力本諾化學工藝有限公司芳綸聚合單體自動化改造項目技改后新增21臺/套提升自動化程度的設備,由中控室遠程控制加料,整個合成單元技改后僅保留現場巡檢人員,自動化程度由技改前50%提升至技改后75%;濰坊金石新材料有限公司25000t/a YH-001高效油田化學品自動化升級技改項目新購置合成釜、壓濾機、干燥機、丙烯腈回收系統、機泵、罐類等生產主要設備共80余臺(套),現場操作人員減少,安全更有保障。
在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企業圍繞設備更新、生產換線、智能改造等環節實施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在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山東省2025年度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建設試點名單中,昌邑市濰坊碩邑化學有限公司、山東浩信昌盛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昌邑市翔豐紡織有限公司、山東永健機械有限公司、共享新材料(山東)有限公司5家企業成功入選。
以“更新”促“煥新”,從“制造”到“智造”,在這場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中,昌邑市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與活力。今年以來,該市抓好設備更新、企業培育、數字賦能等關鍵環節,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堅持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革新,滾動實施“百項技改、百企轉型”,聚焦高端化工、裝備制造、紡織印染等重點產業,建立重點行業技改項目清單,定期進行調度,確保項目建設按序時進度推進。
“2025年,昌邑市同大海島高仿真低碳超纖面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中云機器年產雙壁波紋管生產線80套項目等5個項目列入省重點技改項目導向目錄高端化改造項目,元利高分子產業園項目、天宜鴻達3.5萬噸/年生物基丁二酸及衍生物高端制造項目等82個項目列入濰坊市制造業重點技改項目導向目錄。”昌邑市工信局局長范新章說。
2025年1-6月,昌邑完成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8.6%,增速列濰坊10縣市區第2位。
向未來,數智賦能產業發展
數字化技術不僅能與傳統制造交融,為昌邑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強有力支撐,還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廣闊新藍海。
來樣登記、打樣計劃、打樣記錄、送樣、確認0K樣……在山東凱泰超細纖維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超纖絨面革打樣業務被全程跟蹤,并實現化驗室的精細化管控。
“我們充分運用紡織面料花型設計軟件、變色龍印花分色設計軟件等應用軟件,調用最優染色工藝,進行產品、工藝設計與仿真,并通過實驗室檢測與現場試驗進行驗證與優化,提升染色質量,減少回修次數,大大降低了產品研發投入。”山東凱泰超細纖維有限公司副經理宮曉利說。
此外,企業以打造智能工廠為契機,實現全過程板件二維碼掃描采集、工藝文件與圖紙全電子化、計劃跟進反饋統計全數據化的生產管理模式,減少了原始紙質單據,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同時智能排產和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優化人員60%。
以“數”賦能,以“數”制勝。提升數字化研發能力,不斷推動數字經濟實現新突破。
在共享新材料(山東)有限公司的智控中心,各生產車間反應裝置的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關鍵參數一目了然,企業采用DCS自動控制系統,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監視和報警。
“企業主要生產鑄造產業用到的粘結劑,為了更好滿足客戶對粘結劑某一特定性能的要求,我們計劃進行虛擬研發項目,打破以往只能在試驗室進行配比、試驗的限制,基于現有產品的各項數據指標,通過虛擬仿真軟件計算出客戶所需粘結劑的最佳配比,目前正在積極推行當中。”共享新材料(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艷向記者介紹。
聚焦自身優勢特色,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推動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應用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昌邑通過政策引導、標桿示范、服務支撐等組合拳,結合“遍訪企業”服務專員活動,深入鎮街區和企業,宣傳貫徹技改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好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技改設備獎補資金、財政資金股權投資等惠企政策,以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昌邑通過“智改”“數轉”“網聯”,正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來源: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