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中旬至10月初,中國鈦白粉供應商進行了第五輪提價,內貿提價300元/噸,外貿提價40-50美元/噸。至此,五輪提價累計幅度達1900-2400元/噸,但實際市場價格同比去年同期和年初均下滑(金紅石型鈦白粉市場價格同比跌12.55%,較年初跌6.63%)。這反映出提價背后存在復雜的市場矛盾。
鈦白粉在消費端面臨需求疲軟,價格傳導機制失靈。鈦白粉主要下游應用是建筑涂料,但當前房地產行業低迷,建筑涂料需求量不足。終端市場競爭激烈,涂料企業難以將鈦白粉成本上漲轉移給消費者,導致漲價函難以落地。盡管企業多次提價,但下游需求不足使得實際市場價格不升反降。這表明內需市場支撐力弱,提價更多是供應商的“被動應對”而非需求拉動。
作為全球最大的鈦白粉產能國,中國鈦白粉的出口量同比下滑,國際貿易壁壘加劇。2025年1-8月,中國鈦白粉出口總量為119.01萬噸,同比減少7.95%(減少約10.28萬噸)。其中,氯化法鈦白粉出口下降3.38%,硫酸法鈦白粉出口下降8.96%。這一下滑部分源于全球多國對華鈦白粉反傾銷調查和關稅壁壘(如印度、歐盟等地的反傾銷措施),導致出口受阻。同時,進口數據也顯示疲軟(總進口5.05萬噸,同比減少20.16%),表明全球貿易環境惡化,中國鈦白粉外向型增長動力不足。
在內外貿遭遇困境的同時,鈦白粉企業的成本壓力持續增加。鈦白粉生產的主要原材料是鈦礦和硫酸,近年來受環保政策、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上游成本持續攀升。例如,鈦礦價格高位運行,硫酸法生產中的能源和環保成本增加。供應商通過五輪提價試圖轉移成本壓力,但下游需求不足和市場競爭導致市場價格實際下跌。這反映成本推動型提價在需求側受阻,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