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7月以來我國多數產品價格走高,據監測顯示66個重要化工產品中有接近7成的產品價格上揚,有近1/5左右的產品較6月漲幅超過10%. 
 而就甲醇而言,4月起至今市場經歷了先沖高后回落再沖高的行情(5月19日附近達到年后以來最高點,8月7日附近再次強勢反彈),中宇認為,其主要因素是進口貨減少導致。4月國外涉及檢修產能達800萬噸左右,雖然多數裝置在5月中旬前基本恢復,但伊朗裝置恢復相對緩慢,尤其是ZPC裝置在5月恢復之后又在7月再次停車,為此5月進口僅在52萬噸,6月則更少,近3年以來首次不足50萬噸,在46萬噸,同比減少34%,創2015年11月(不足45萬噸)以來最低值,而7-8月進口同比或依舊減少。 
 進口貨的減少導致CFR中國價格持續走高,最高達到418美元/噸,另外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截止8月7日在6.8386元,較4月初增加0.6元左右),人民幣貶值嚴重,進口成本增加,外盤倒掛嚴重(最大值超300元/噸),加之在套利窗口開啟情況下,為彌補損失及緩解部分國家貨源緊張,港口部分貨源轉口至東南亞(據中宇獲悉,近期平均每月在2萬噸左右)。為此港口供應缺口只能尋找內地作為補充。 
 據監測顯示,與往年同期不同的是今年以來我國多地與港口套利窗口一直保持開啟狀態(少數情況除外),最高時超500元/噸。一條線是內蒙古等地貨源在京唐港或天津港集港發船至華東,另外一條線是山東南部等地貨源汽運至華東,還有一條線是四川等西南貨源江運至華東。全國甲醇貨源流通性增強,運輸半徑擴大,推動我國甲醇市場全線大幅走高。 
 后期認為需要注意的是: 
 1、內地部分地區與港口套利窗口已經在縮小,甚至部分已經關閉; 
 2、期貨連續沖高至2013年12月以來新高,5月以來與現貨關聯性一直處于高度相關,但期貨貼水首次長達11個月左右,而目前基差縮小至百元以內,MA09面臨交割; 
 3、魯西新建80萬噸/年及恒力(大連)新建50萬噸/年甲醇裝置投入商業運營后對市場的影響; 
 4、陜西延安能化新建60萬噸/年MTO裝置及配套180萬噸/年甲醇裝置的投產順序; 
 5、環保等壓力長期存在; 
 6、進入冬季后各地限氣產生的影響; 
 7、8月7日美國重啟對伊朗非能源領域制裁,11月份將重啟對能源類產品制裁,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或影響匯率等方面,以及貿易戰的持久性對關稅等方面的影響,包括后期原油的變化等。 
 短線看,認為市場或理性回調一下較為合理,后期隨著江蘇斯爾邦MTO裝置的重啟以及部分傳統下游需求的恢復市場或再次進入走高通道,謹防大起大落現象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