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打破了原本的市場預期。疫情借著春運以極快的速度蔓延到整個中國乃至全球許多國家,此次新型病毒和2003年的SARS有相似也有不同。我們試圖從SARS的經驗、外盤的表現以及對于這類病毒的認識,分析此次疫情對于聚酯產業鏈的影響。 在SARS高峰期間,各行業指數確實出現了病毒出現前一段時間的低點,可見大規模的傳染病對于經濟確實有一定的負面影響。2002年底SARS疫情在廣東出現,也經歷了春運大潮,但感染人數增長速度卻遠低于如今。三篇出自不同高等學府的研究報告建立了不同的模型來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傳染數,分別得出了3.8、2.6和6.47三種結果,相比較隔離后SARS僅0.4的基本傳染數,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高于SARS基本是毋庸置疑的了。截止到2020年1月30日,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SARS的感染人數,并且仍呈現出爆發形態。 從規模上來說,新型冠狀病毒的規模較2003年會更大,且由于返程工作的高峰期的到來,預計在2月上旬會迎來新一波的高峰期。此次疫情大概率會像2003年SARS一樣會在幾個月后隨著人體產生抗體而消失,而并非被治愈。從時間上來看,SARS大爆發是在春季,且當時我國經濟企穩復蘇已經長達一年時間,而本次疫情有所提前,且我國剛剛迎來經濟復蘇的開端,因此影響或會較之前更明顯。 春節假期期間外盤表現 春節期間外盤主要關注原油的表現,可以看到原油期貨盤面的表現幾乎是跟隨疫情的發展。自1月21日起,美油和布油均連續下跌,日內跌幅多次超過2%,僅28日由于新增確診人數出現拐點而有所反彈。 原油作為PTA、乙二醇的成本端,在成本塌陷的情況下,下游化工品,尤其是基本面矛盾不突出的PTA,大概率仍會跟隨成本端變動。預計2月3日開盤后,化工品整體走勢會跟隨原油春節期間的走勢先下跌,隨后隨著疫情再次出現拐點或略有反彈。 疫情對聚酯產業鏈的影響 疫情對于聚酯產業鏈的影響更多的是在終端消費的抑制和下游開工延遲導致需求恢復的延后兩個方面。 第一,終端紡織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春節期間大多停工放假,江浙織機和加彈開工率均下降到10%及以下。由于疫情嚴重,上海、浙江等多地均將復工時間調整至2月9日以后,比原放假時間推遲約10天左右,按照往年的復工進度,復工后大約7—10天左右能達到30%的開工率。今年的春節較19年提前了10天,江浙織機開工率恢復到30%以上的時間和去年應該差不多。2月中旬以后,但由于服裝市場受到疫情影響,或會出現短期低迷延續的狀況,織機開工率的進一步提升或會因此受阻。也就意味著:通常半個月時間從30%恢復至70%以上,今年可能會因為紡服市場成交差而拉長至1個月甚至更多。 第二,由于終端織機開機率的不樂觀預估,對聚酯產品的需求或會進一步推遲,從而導致聚酯開工率提升時間也晚于預期,聚酯產品價格或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年前一周統計的聚酯開工率為77.7%,春節假期的開工率應該在75%以下。聚酯上游原料多為一體化、規模集約化的生產模式,上游原料生產受到疫情影響較小,供應端與需求端的背離將會加大供需矛盾,導致原料庫存的超預期累庫。PTA、乙二醇價格短期會受到壓制。疫情一旦得到控制,聚酯產業鏈的各個產品的價格都會迎來一波反彈。 關于影響持續的時間:確定的是疫情至少要持續數月時間,第一季度3月份以及第二季度不管疫情是否出現拐點都將影響終端的消費和出口。樂觀估計影響持續到上半年結束,悲觀估計可能延續到下半年。如果聚酯開工率遲遲上不來,可能會倒逼一些中小型的原料工廠進行降負和減產。往年年后兩周的平均開工率在82%左右,之后半年聚酯平均開工率可達92%,受疫情影響,假設開工率維持在75%的低位,聚酯產量二月份減少約17萬噸,對應PTA需求減少約15萬噸,乙二醇需求減少約6萬噸。往后疫情每持續多一個月,聚酯產量受影響的量在80萬噸左右,PTA需求減少約69萬噸,乙二醇需求減少約27萬噸。 對PTA的影響:2019年12月開始,由于加工費處于比較低的位置,PTA盤面及內盤現貨價格幾乎跟隨原油和PX價格走勢。1月下旬后,PTA加工差雖然有較大改善,但成本端和需求端的矛盾更確定的是成本端,國際油價在需求恐慌中連續下跌,PX也從23日的792美元跌至1月31日的764美元,一周跌幅達3.5%。按照1月31日的PX CFR價格計算,盤面加工費按650元計,PTA2005主力合約價格僅考慮成本端在4700左右。疊加下游需求恢復時間延長的預期,或會再創新低。 對乙二醇的影響:乙二醇基本面年前較好,此次疫情或會成為其供需基本面由強轉弱的契機,春節的累庫是必然的,但下游聚酯開工率恢復延后,原本市場期待的反彈或會因疫情而推遲。交通限制等原因也會加劇庫存累積的程度。東北亞乙烯價格在假期基本穩定,成本支撐上乙二醇強于P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