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近期市場對于塑料原料的主要關注點是廢塑料以及進口禁令執行狀況。 1、進口量銳減已定局 在2017年廢塑料進口禁令實施以前,塑料原料回料的產量占到整個市場表觀消費量大約20%左右,其中國內回料生產大概有超過30%的毛料是需要進口的,因此廢塑料進口情況對供需結構整體是有著較大影響。 從2018年開始,生活源廢料一律都不準進口,工業源下腳料、邊角料、殘次品等廢料在拿到進口許可證后還是可以申請進口,不過從總體核算來說可進口廢料量還是大大減少的。 2018年整體固體廢物進口量管控目標是2017年的一半以下,但是乙烯類廢塑料大部分來自生活源,它的受限程度將會遠遠超過管控目標。 截至2018年1月23日,環保部固廢中心發布了四批建議批準的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核準進口量。唯有第一批與第四批廢塑料類中有乙烯類廢料,分別為150噸、573噸,共723噸。 在2017年年初僅第一批當年廢塑料審批數量就高達400萬噸,環保部固廢中心根據進口固廢逐步減量的原則,對申請企業嚴卡審批數量,2018年廢塑料進口大減已成定局。 2、2018年環保督察持續“亮劍” 2017年,持續一年的“史上最嚴”環保督查以年末最后幾天的“亮劍”跨入了2018年。 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浙江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督察組指出,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但一些領域和區域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與中央的殷切要求和群眾更高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 隨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政府發文,要求當地51家重污染企業在年底前關停。 通知指出,為全面落實《深入推進工業小區整治提升實施意見》(區委辦【2017】80號)等文件精神,根據全區工業小區整治推進會議要求,以下51家企業被確定為錢清鎮工業小區整治提升第一批關停名單,要求于2017年12月31日前自行關停,并在規定時間內做到三清(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如未按要求完成,鎮整治辦將會同相關部門采取強制措施。 蘇州昆山市為了保證該市河流的國省考斷面的水質達到國家下達的年度考核要求,12月24日下達緊急通知,要求該市范圍內的270家企業全面停產。 連云港381家廢塑料加工點遭重拳出擊 為了貫徹落實《連云港市重污染小型企業清理整頓專項行動方案》,徹底根除廢塑料加工污染,切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有效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連云港贛榆區環保局、城管局、公安局、柘汪鎮和供電公司多家單位組成聯合執法小組,依法取締381家非法加工塑料顆粒的小作坊。 此次行動共出動執法、電力等人員200余人,執法、電力車輛30余輛,并成立了5個執法小組。在3天時間內,依法對非法廢塑料加工小作坊進行全面整治,對前期摸排出的381家非法廢塑料加工點全部予以斷電歇業處理,并現場查封生產設備。 常州市關閉315家化工廠 根據常州市“263”專項行動工作年度調度會發布的數據,2017年1-11月,常州市全年關停化工生產企業315家。 時間再往前追溯一點,2017年10月底,素有“中國衛浴之鄉”之稱的杭州蕭山,在2天時間里,526家衛浴企業中有381家違法、違規、違章企業被關停整治,其中144家被現場吊銷工商營業執照。 根據2017年7月制定的《蕭山區工業低小散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意見》,3年內將對12個行業進行整治提升,到2020年6月底,蕭山將關停企業(作坊)1000家以上,加速淘汰產能項目(高標準淘汰)500個以上,重點整治提升企業1000家以上。 3、2018,跟上節奏才是生存之道! 2018,鐵腕治污之下,只有跟上節奏才能生存。 環保部六大“督察局”正式亮相。六大督察局是由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轉變而來,轉變后,執法人員在原來的權限上又多了處罰權。 此外,企業做的不對會管,政府做的不對也會管。這預示著中央環保督察將成為常態,而且環保執法會更加“嚴肅、認真”,也會更加長久。 廢塑料老板們,可以囤貨待漲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