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可降解塑料板塊近日再度走高,丹化科技一字板,銀禧科技大漲超9%,美瑞新材漲超6%,瑞豐高材、金發科技、莫高股份、長鴻高科等跟漲。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碳中和”趨勢下 可降解塑料成為主流 上回說到2021年「碳中和」的發展元年,也是近幾年不可忽視的大趨勢,而實現「碳中和」的兩大關鍵點就是“工業上的鋼鐵”和“生活中的塑料”,鋼鐵我們之前已經談過,現在來談談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一類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物質的塑料,降解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光、氧降解,一種是生物降解。其中生物降解因為進入生物圈,降解速度快,是目前塑料降解最具前景的方向。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種類已超20 種,可根據原材料來源和合成方法分為石化基和生物基,石化基包括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和PVA(聚乙烯醇)等,生物基包括PLA(聚乳酸)、淀粉基塑料和PHA (聚羥基脂肪酸酯)等。 塑料消費大國 百億級市場空間 我國是全球塑料消費大國,塑料消費量占全球的比重達15%,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541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698億美元,另一方面,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滲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國的滲透率僅為0.62%。按照可降解塑料替換率為30%計算,預計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約為209億美元。
此外,據天風證券數據,可降解塑料在我國的市場需求為4.2萬噸。政策全面落地后,僅外賣、快遞、農膜三個領域的需求將達到154.53萬噸,對應可降解塑料市場約270億元,市場增長空間達36倍。業內人士表示,154.53萬噸的市場需求還遠未達到可降解塑料的天花板。長期來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政策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提升 據相關人士透露,近日,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穩妥推廣使用替代產品,要科學論證各種替代產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術工藝路線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要加強塑料垃圾的規范回收和再生利用,推動各地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力度,推動廢塑料分級再生利用。
另外,民航部門也表示2022年起民航相關部門將開始取消非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根據民航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3.14萬噸,機場和航班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杯、餐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消耗量較大。
再加上在綠色環保的大趨勢下,相關“限塑”、“降塑”的法規、政策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快速提升,行業增長空間擴大。 而快遞、農業、外賣和零售行作為塑料使用率極高行業,必將成為可降解塑料率先替代的黃金主力賽道,未來,預計將在2022年和2025年逐步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市場滲透率。
成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聯盟 各企業百花齊放 目前,全球宣布投資建設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企業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大批量供貨的企業卻很少。這也意味著,在政策的助力下,我國相關企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化工行業龍頭企業萬華化學已經組織成立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聯盟,以生物降解材料領域專家、企業共同參與的方式,制定市場亟需的應用標準。
目前,主流可降解塑料企業主要原材料為PLA和PBAT的企業。PBAT屬于石油基生物降解塑料,產業鏈較為成熟,擁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經濟性,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市場應用最廣泛的可降解材料之一。目前PBAT在建和擬建的項目產能合計超過百萬噸,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包括華峰氨綸30萬噸/年)、金發科技(6萬噸/年)、萬華化學(6萬噸/年)、彤程新材(6萬噸/年)、瑞豐高材(6萬噸/年)等。 其中,A股上市公司中,金發科技為PBAT行業國內龍頭,是亞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終端應用核心技術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產企業,生物降解薄膜類原料銷量全球前三、亞洲第一。 東華科技今年3月18日公告擬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PBAT項目。擁有或擬投建PBAT項目的上市公司還有萬華化學、莫高股份等。金丹科技擁有1萬噸聚乳酸生物降解(PLA)新材料項目。 總體看來,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市場空間無疑將會快速打開。行業發展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