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備預測性維護的準確率達到90%,人工巡檢時間降低20%,軟件投資降低50%~80%,人力投入減少30%~50%,收益提升1%~3%……數智技術在能源和化工行業已然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與巨大價值。
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上,華為舉辦“智能催化創新,安全高效同行”——智慧化工高峰論壇,來自海內外的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分享了數智化轉型的戰略與實踐成果,展現了通過生態協同、標準共建來推動行業整體升級的清晰路徑。
大模型融合專業知識 打造多場景智能化應用
“當前,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利用數智技術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復雜挑戰,保障安全生產與提升運營效率是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華為化工建材軍團總裁李俊朋在開場致辭中這樣說。論壇上,多位業內專家分享了5G-A、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數智技術與化工行業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方案與實踐經驗。
中石油(北京)數智研究院有限公司創新中心王晨介紹,中國石油聯合華為等企業打造行業AI大模型——昆侖大模型,錨定油氣勘探、煉化生產、油氣銷售、裝備制造等方面推動油氣產業全面煥新。以煉油化工領域為例,常減壓裝置大模型深度整合了15億條多模態生產數據資源,構建操作智能輔助、生產設備診斷、工藝運行優化等AI+應用場景,通過常減壓工藝優化實現預測時效性從天級提升至分鐘級,單裝置年收益預期提升700萬元以上。
提煉工業場景知識 推進生產運營加速轉型
當前,石油和化工企業正在AI等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將工業場景中人的經驗與知識,提煉為加速生產運營優化與轉型的“燃料”。
貴州磷化科信部副部長楊曉勇指出,通過融合數據與機理模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貴州磷化在黃磷裝置能耗優化、磷石膏制水泥全局優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能耗、穩定生產,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與企業收益。
“現在AI還解決不了‘造火箭’的問題,主要完成的還是‘選螺絲’這樣的工作。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真實的工業場景中,在工程師的工作中找到這些經驗。”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數智化部總經理徐建光表示,在AI聯合創新方面,雙方探索應用的設備預測性維護的準確率已達90%,人工巡檢時間降低了20%。AI在編制化工生產場景標準作業程序(SOP)方面,構建的化工智能Agent,使SOP文檔審核效率提升了50%,顯著節省了工程師的人力投入。
“從未來的角度來說,我們還需要建設AI基礎設施來推進數字化轉型,我覺得這是個長期的話題。”徐建光說。
聯合多行業創新 培育數字解決方案新生態
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離不開產業生態的協同共建。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華為發布了與眾多行業伙伴圍繞多行業場景方案創新、AI大模型及硬件融合應用、服務模式升級以及人才聯合培養等領域展開的深度合作成果。
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發布了雙方面向多行業的工業AI場景化創新解決方案。這一創新解決方案能夠覆蓋生產自主運行、安全優先、質量提升、節能低碳、設備健康、生產運營、供應鏈管理等多個核心場景,為行業企業帶來顯著的業務價值。基于時間序列大模型TPT統一軟件與模型,其能夠將軟件投資降低50%~80%,人力投入減少30%~50%,并實現1%~3%的收益提升;超圖大模型HGT則通過構建工業級決策中心,實現運營效率的指數級提升。
會上,華為還與蘭州石化、儀綜所、昆侖富士、和利時集團、康吉森等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了面向流程工業的NIICA(Networked Intelligence Industry Control Architecture)SPE(Single Pair Ethernet)網絡解決方案。該方案引入單對以太網(SPE)技術,通過部署SPE現場交換機和光纖回傳網絡,替代了過去海量的獨立銅纜,節省大量銅線資源,并將現場儀表的通信帶寬提升至10Mbps,實現了超寬帶數據傳輸,為現場數據采集、遠程診斷和智能應用創造了全新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的SPE交換機,可在零下40℃至70℃的嚴苛環境中穩定運行,并可提供SPAA的540MW本安供電。
未來,華為將繼續攜手各界伙伴和開發者,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和開發工具的兼容性,并加強AI能力的共建,不斷推動生態完善,加速萬物智聯。
|